林業扶貧|河北圍場“林業生態+扶貧”發展模式調查
發布時間:
2019-12-28 16:06
作者:
來源:
生態“生財”
——圍場“林業生態+扶貧”發展模式調查
深秋,是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一年當中最美的季節。近800萬畝林海五彩斑斕,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休閑。
圍場因清朝皇帝在此設圍狩獵而得名,曾林海茫茫、水草豐沛,后開圍放墾、生態遭到嚴重破壞。新中國成立后,幾代圍場人接續植綠,目前全縣有林面積達到797萬畝,森林覆蓋率58.8%,為京津冀地區筑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安全屏障。
但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也是我省十個深度貧困縣之一,脫貧攻堅任務重、時間緊。
如何讓好“生態”好“生財”?
圍場以建設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、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為抓手,牢固樹立“脫貧攻堅、生態為先”意識,大力實施“林業生態+扶貧”模式,為脫貧攻堅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,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的生態紅利,實現脫貧致富。如今,全縣人均有林面積達到15畝、林木蓄積量達到52立方米,相當于每人在“綠色銀行”存款萬余元。
一二三產深度融合,讓“一企連三產”
沿承赤高速圍場支線一路北上,進入蘭旗卡倫鄉,由承德木蘭林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施的“林業苗景綜合體”項目便在這里,該項目集郊野公園、北方園林綠化苗木培育馴化區和特色鄉土針葉樹種培育區于一體。
打造城郊休閑觀光林業精品旅游,由“獨唱”變成“大合唱”,是發展休閑觀光林業田園綜合體的必由之路。圍場借勢整合,按照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的經營模式,發展“一企連三產”林業+扶貧模式,打造了這個田園綜合體。
公園內生態景觀區與苗景兼用區遙相輝映,以林木為背景、以青山為依托,藍天、白云、林木、花卉、湖泊渾然天成,打造出一個集知識性、科學性、藝術性、趣味性、娛樂性于一體的優美環境,實現了經濟、景觀、生態三重效應。
縣委書記劉眾民介紹說,圍繞“增綠、護綠、管綠、用綠、活綠”五大任務,圍場著力提升林業的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,“加快發展觀光林業、休閑林業、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和特色經濟林、木本油料、林下經濟等現代高效林業,讓綠水青山變成人民群眾的金山銀山。”
目前,該項目通過集中土地流轉、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、企業統一管理、產業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方式運作,共流轉土地3289畝,覆蓋周邊6個鄉鎮57個村。1794戶貧困戶入股,每戶當年分紅600元。3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在基地務工,每人年收入5000元以上,實現了穩定脫貧。
培育生態產業,讓“一林生四財”
“我們依托國有灤河林場,流轉宜林荒山7504畝,整村實施了造林綠化。”寶元棧鄉竹字上村黨支部書記田玉海說,僅此一項,共涉及農戶386戶、1320口人,其中34戶貧困戶直接受益,平均每戶宜林地收益6875元,人均2750元。
塞罕壩機械林場位于圍場境內,該縣廣大干部群眾不斷挖掘拓展、弘揚塞罕壩精神,創新推廣了“一林生四財”生態扶貧模式,培育生態產業,釋放生態紅利,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。
林上花果,精準脫貧一批——該縣成立林果行業協會,實施“技術骨干包農戶,種植大戶帶農戶”工程,引導貧困群眾種植經濟林,向經濟林要收入。按照“兩環、四區、七大基地”規劃布局,大力發展以干鮮果品、木本油料、園林綠化苗木、木本花卉中藥材等為主的經濟林產業。
林中旅游,精準脫貧一批——立足森林、草原、濕地、文化遺跡等資源,圍場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。通過舉辦木蘭圍場旅游推介會、木蘭圍場賞花節等大型活動,拓展客源市場,唱響木蘭圍場旅游品牌。2018年,全縣旅游接待人數突破380萬人次,實現旅游收入27.5億元,成功創建國家森林旅游示范縣。
林下種養,精準脫貧一批——積極引導貧困戶利用林間空地、森林邊緣地帶,發展林藥、林菌、林禽等林下經濟,將林下資源變成菜籃子、藥園子。目前,該縣已種植林下藥材0.6萬畝,林下蔬菜3000余畝,林下種菌110萬袋,柴雞養殖3萬余只,實現產值0.7億元。
分享紅利,精準脫貧一批——圍場是我省森林資源第一大縣,山多、林子大、防火季節長。為管好護好這一大片林子,圍場選聘了5400名貧困群眾做生態護林員,每人年可收入7750元。
目前,該縣經濟林總面積達191萬畝,農民人均擁有3.5畝經濟林。打造金紅蘋果、“圍選1號”杏扁、綠化苗木等林果產業專業鄉2個、專業村26個,建成果品休閑觀光采摘園18個,年產干鮮果品31.3萬噸,輻射帶動1.6萬人穩定增收500—2000元。
建立利益聯結機制,讓“一地生四金”
“2017年,俺將6000塊錢入股公司,每年有600塊的分紅,連續5年。”姜家店鄉廟子溝村貧困戶馬振國一見到筆者,就念叨起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應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承德宇航人公司)的好來。
廟子溝村是圍場22個深度貧困村之一,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0戶,貧困人口275人,貧困發生率達14.5%。
承德宇航人公司是廟子溝村的“三包一”企業。2017年,公司共篩選19戶貧困戶入股,馬振國是其中之一。
作為林果產業重點項目,承德宇航人公司是集沙棘果及其他果蔬資源開發、產品研發、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龍頭企業。公司按照“林果產業為主,帶動農戶通過扶貧資金入股、流轉土地+就業、合作收購果品”等方式帶動農戶增收致富。同時,通過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運營模式,在御道口、城子、大喚起、四合永等鄉鎮流轉土地,建設無性大果沙棘基地近4萬畝。
為調動農戶積極性,增加收入,公司與農戶簽訂土地租賃合同以后,苗木、整地、栽植、管理等投資全部由公司出資建設,果樹進入盛果期前四年,公司每年支付農戶土地租金。盛果期后,農戶可以收回林權,自行管理,沙棘果由公司按照市場價格收購。農戶還可托管給公司進行管理,公司繼續按照合同支付土地租金,確保農戶利益最大化,實現脫貧不返貧目標。
圍場探索建立“企業+合作社+貧困戶”利益聯結機制,2018年選定了宇航人、天原藥業等7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讓農戶以土地經營權流轉“獲租金”,將扶貧資金入股企業“變股金”,就地打工“掙薪金”,盤活土地等資源入股合作社“分現金”,實現“一地生四金”,帶動了全縣11278戶貧困戶從中受益。
來源:河北日報
記者:尉遲國利
通訊員:寧利勇